业务范围
你的位置:极悦注册 > 业务范围 >

甘祖昌:刚当少将就申请回乡,上语文课本,《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发布日期:2024-07-11 19:38    点击次数:119

前言

《人民日报》报道:

在通向田间的路上,一位年近七十的老战士,身穿粗布衣,肩扛锄头,脚登草鞋,腰间别着一杆早烟袋,同男女社员一起迎着旭日,踏着露水,说说笑笑地走着。

这位老战士,就是十八年前回乡务农的老红军甘祖昌。

1955年9月,甘祖昌看着自己少将的军衔,心里略有不安。

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后勤工作,从未上过一线,跟那些出生入死战斗过的英雄们比起来,自己实在受之有愧。

别人都怕自己军衔低,甘祖昌担心自己军衔过高,再三申请降衔都被驳回。

可仅仅只当了两年的少将,又主动申请解甲归田,回家乡,众人不解,放着大好的前途不要,别人都巴不得留在大城市从此成为城里人,他却偏偏要做回农民。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可正是他的这次选择,成就了开国将军传奇的一生,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事迹被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连《人民日报》都为他写了专题。

这位农民将军到底做了什么值得如此称颂呢?

他的工作有多重要?

看着自己少将军衔,甘祖昌心里并没有多少喜悦,脑海里想的,都是牺牲的战友们。

“跟牺牲的老战友们比,我贡献的太少了,这个少将军衔,组织抬举我了”。

而在这之前,之所以驳回了甘祖昌的降衔申请,实在是他的功绩完全配得上少将军衔。

一场战争的胜利,绝不是一个人,一部分人的功劳。

有领导们夜以继日,殚精竭虑的掌控大局,也有前线战士们不畏牺牲的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当然还有一股背后的力量,就像盖房子打下的地基一样,地基打的稳,一层一层才安心的盖下去。

这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就是后勤补给。

后勤补给有多重要,《孙子兵法》当中讲过,说:“军无粮食则亡”。

熟知《三国演义》的应该都知道,建安四年,袁绍十万精兵,没打过曹操的两万人,曹操就是因为兵少粮缺,所以要速战速决,时间长了消耗不起。

袁绍就一步一步的被曹操给激怒了,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斩杀他手里的大将,于是袁绍气急败坏啊,就要一绝死战。

这时候沮授就说了,意思就说你现在别打,耗着曹操,等把他的粮草耗没了,咱们再打,他们耗不起,但是咱们粮草充足,咱们耗得起,现在决战那就是上了曹操的计了。

结果这袁绍没听,无脑冲上去了,谋士许攸也劝,袁绍还是没听,气的人家投奔曹操去了,告诉曹操先偷袭袁绍囤军粮的乌巢,结果曹操带队,一下子袁绍的军粮劝都被烧了,粮食一没,军中打乱,曹操乘胜追击,把袁绍给打服了。

历史上很多这种例子,想要攻击敌人,往往会从粮草上先动手,那么反过来,想要保证战争的胜利,粮草不但要充足,还要安全。

而甘祖昌就是负责后勤补给工作的,当然也不光是粮草的充足和安全,包括军用物资,武器弹药,包括医用资源等等。

要保证战士们的吃的穿的都到位,也要保证前线作战武器随时充足,为受伤战士们疗伤作用的药物,以及各医用工具,方方面面很杂,但是哪一项都不能缺。

有了这些保障,战士们才能安心,才有充足的精神体力去打仗。

这么复杂又关键的工作,甘祖昌从未出错。

他都做了什么?

面对粮食紧缺的时候,为了不难为百姓,不拿百姓的粮食,甘祖昌带头下地种田,亲自保证粮食生产供给。

为了保证战士们的衣服,以及防寒保暖,也会亲自和农民们一起制作生产。

1934年,甘祖昌与红军大部队一同踏上了长征的征程。

途中依然坚守职责,带领后勤部门的战士们,寻找野菜,树皮,各种能吃的东西。

为了保证大家饮食的安全,遇见不认识的,他也会主动先尝,安全了才采了给战士们吃。

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筹建起了各种军需工厂,没有机械设备,没有技术工人,没有生产的原材料。

一切甘祖昌都是一步一步亲自解决,最终从无到有,建立起了完整的纺织厂,鞋袜厂等等,全军战士们的衣服,以及棉被,鞋子全都有了保障。

解放战争期间,作为359旅副部长的甘祖昌,带领队伍进军南泥湾,依然是亲力亲为,与大家同吃同住同搞生产,田间有他挥着锄头的身影,生产车间也有他手脚并用的忙碌。

后又挺进大西北,建设新疆,利用和苏联借来的日用品,换农民的羊毛或者粮食,还完之后把粮食留了下来,羊毛还了苏联,巧妙的解决了粮食的问题。

后勤工作中表现出色的甘祖昌,引起了敌人的注意,知道有他在,我军的后勤补给就不会出问题,所以策划了一场意外,幸运的捡回一条命,不幸的是伤势严重,不只是头部撞击严重,整个下巴折断,连嘴唇都裂了三块,需要长期服药。

按照这样的杰出功绩,授衔少将实在不为过。

所以当他提出降衔的时候,果断被驳回了,甘祖昌少将完全受得起。

可在授衔少将两年之后,病痛的折磨,导致他觉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跟以前工作状态比起来,心里产生巨大的落差。

他认为自己在给队伍拖后腿,认为自己身居高位,却不能履其职责,于是还是毅然决定卸去这一身职位,回到家乡,到基层,做农民,脚踏实地的为人民做一些事情。

尽管组织再三挽留,还是没能阻止他回家乡当农民的决心。

他为何成为传奇?

堂堂开国少将,脱掉军装,卸下荣耀,穿上了粗布麻衣,光起了脚板,带起了草帽,走上了田间地头,挥起了锄头,拉起了老牛,开垦荒地,开渠引水,钻研庄稼生长之道,助力农民提高产量。

一片片的荒山,在他的带领下,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

从前低产量的水田,甘祖昌也通过研究出的排水方式,提高了产量。

不只有粮食,水利,还有一条条马路畅通了起来;

浆山水库也是他带领百姓一点点挖出来的,这个水库,福泽上千亩的良田;

至于他自己和家人,依然粗茶淡饭,住在破旧的老房子。

按照当时甘祖昌的工资,每个月330元的工资,完全可以让这个家庭过的更好,可为何还是如此清贫?

家乡的基础建设,学校,医院,电站,便民设施,贫困家庭的援助,桩桩件件,都有甘祖昌工资的资助,他的钱,正是用在了这些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返乡的29年期间,前前后后捐出了八万余元,那个年代的八万余元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几乎占了他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

他似乎早就忘记了自己开国少将的身份,但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记得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他从人民群众中走来,最终又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尽一生心血,只为人民过上好日子。

甘祖昌的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位不贪图享乐,甘于奉献的老红军,老战士,老党员,老将军。

不只是《人民日报》,还把这篇文章编入了江西省初中语文课本,是让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命中,懂得幸福生活是无数甘祖昌一样无私奉献的前辈艰苦奋斗而来,值得珍惜,更值得传承。

参考资料:

无私的力量_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_中国网络电视台

http://news.cntv.cn/special/uncommon/ganzuchang/

甘祖昌:将军回乡当农民--党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8/0605/c117092-30035976.html








    Powered by 极悦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