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极悦注册 > 最新动态 >

头发变白的人,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黑发都去哪儿了?听医生分析

发布日期:2024-08-11 12:13    点击次数:165

“头发白了,都是愁的!”大家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

情绪真能影响到头发的颜色吗?

你别说,或许还真能!

因为,如果一个人长期压力很大的话,身体可能会处于应激状态,人体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等压力激素。过量的皮质醇会干扰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黑色素细胞是负责产生头发色素(黑色素)的细胞。当黑色素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或受损时,头发就难以维持原有颜色,从而逐渐变白。

不过,大家也要明白,头发变白,不一定是压力大造成的;关于,头发变白,我们的机体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别急,听医生慢慢给大家讲解。

一、头发变白,体内竟悄悄发生了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头发逐渐变白的人;那一根根银丝,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头发变白呢?

1.衰老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各项机能的逐渐衰退。

在这一过程中,黑素细胞的活性也会呈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其生产黑色素的能力随之下降,进而导致头发中的黑色素逐渐减少,白发也就随之越来越多。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深入了解一下:

从细胞层面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黑素细胞内部的线粒体功能会逐渐减弱。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其功能减退会影响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所需的能量供应,使得黑色素的生成过程变得迟缓。

同时,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也会上升。过多的自由基会对黑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干扰其正常的代谢过程,进一步抑制了黑色素的合成。

在分子层面,一些与黑素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会发生改变。

例如,某些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可能会出现表达下调的情况,导致参与黑色素生成的酶类如酪氨酸酶等的活性降低,从而减少了黑色素的产量。

此外,年龄增长带来的内分泌变化也会对黑素细胞产生影响。激素水平的改变,如褪黑素、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减少,会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传导,抑制黑素细胞的活性,降低其产生黑色素的能力。

不仅如此,随着人体的衰老,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有所下降。免疫细胞对黑素细胞的监控和保护作用减弱,使得黑素细胞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伤,进而影响黑色素的合成。

所以,老了想头发不白,着实有点难了!

2.遗传因素

有些人可能很早头发就白了,“少白头”这个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它指的是很小的年纪,却已经一头白发了;但是,大家应该也发现了,很多人到五六十岁,可能还没有多少白发。

其实,这或许和遗传有一定的关联,因为在人类的基因序列之内,存有一系列和黑色素生成、黑素细胞的功能以及其维持有所关联的基因。

正常情况下,黑素细胞需要经过一系列精确调控的发育阶段,才能具备成熟且高效的黑色素合成能力。但如果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黑素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使其无法正常成熟或功能存在缺陷,从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致使个体更早地出现白发。

还有一些基因可能会调控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的表达或活性。比如,如果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控制作用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可能会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阻碍黑色素的合成,降低黑色素的产量,造成头发过早变白的情况。

3.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像白化病、斑秃、白癜风这种,能够对黑素细胞的功能直接产生作用,甚至破坏毛囊中的黑素细胞,进而导致头发变白。

首先,白化病患者体内存在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缺陷,这导致黑素细胞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所需的酶类,例如酪氨酸酶。由于关键酶的缺失或功能障碍,黑素细胞无法有效地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进而使得头发缺乏黑色素而呈现白色。

此外,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白癜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自身的免疫细胞会错误地攻击和破坏黑素细胞。毛囊中的黑素细胞受到损害后,无法为头发提供黑色素,从而导致头发局部或大面积变白。

而斑秃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

一方面,可能由于免疫系统的失调,使得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影响了黑素细胞的生存环境和正常功能。

另一方面,斑秃常伴随着毛囊的微小创伤和血液循环障碍,这也会间接影响黑素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

总之,“头发变白”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需要我们注意!尤其是年纪不大、家里没有相似情况的情况,不排除压力过大,或者存在某种疾病的可能,建议尽早就医!

二、研究表明,头发白了,与心脏病风险增高有关!

头发白了,可能还和男性心脏病发生风险更高有关?

2017年发表在EuroPrevent会议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头发变白与心脏病风险增高存在关联。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545位成年男性进行了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然后根据其是否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和头发变白的程度进行了分组。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收集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家族冠状动脉疾病史等可能影响到传统心血管的因素,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最终,研究人员发现:

更高的白发程度(达到或超过 3 级)和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增加存在关联,并且这种关联独立于实际年龄以及已有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因素。另外,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白发程度往往更严重,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也更为显著。

对此,研究人员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和白发的发生在生物通路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它们出现的概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增多。自由基具有高度的氧化性,会对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和 DNA 等造成损伤。

在动脉中,这种损伤会促使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引发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于毛囊中的黑素细胞,自由基的损伤会影响其正常的功能,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白发。

除此之外,2010年David Pereg发表的一项关于56名成年男性的研究表明,头发中的皮质醇水平可能是测量慢性(长期)压力的第一个生物标志物,这与心脏病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

开头我们已经提到,皮质醇水平过高是导致头发变白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头发变白,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和心脏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头发过早变白,且伴随胸痛、疲劳、呼吸不顺等不适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

三、白头发真的“拔一根,长十根”?“以黑养黑”靠谱吗?

年纪轻轻就冒出了白头发,将其拔掉之后,依然会有新的白头发长出来,甚至原本仅有一根,却演变成了好几根。那么,白头发真的会“越拔越多”吗?白头发还有可能重新变黑吗?

关于“拔一根,长十根”这种常见的说法,实际上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首先需要明确每根头发都拥有其各自独立的毛囊。毛囊是头发生长的“发源地”,每个毛囊的生长周期和生理状态都是相对独立的。当拔掉一根白发时,仅仅是针对这一个特定毛囊中的头发进行了处理,并不会对周围其他毛囊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从而促使它们长出更多的白发。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频繁地拔头发并非无害。频繁拔头发的行为可能会对毛囊造成损伤。毛囊是一个精细而脆弱的结构,当受到外力强行拉扯时,其内部的细胞和组织可能会受到创伤。这种创伤可能会干扰毛囊正常的生理功能,影响头发的生长和营养供应。

此外,毛囊损伤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

当毛囊受损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试图修复损伤并抵御可能的感染。在这个过程中,炎症细胞会聚集在毛囊周围,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毛囊的损伤。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毛囊萎缩甚至坏死,不仅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还可能导致头发稀疏、脱发等问题。

那么,白头发还能变回去吗?以黑养黑真的靠谱吗?

所谓“以黑养黑”,通常指的是借助食用黑色的食物,像是黑豆、黑芝麻、黑米等,以期改善头发变白的情形。

从理论上来讲,这些黑色食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利于头发的养护。例如:黑豆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这是头发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能够为头发的生长提供基础物质。

黑芝麻富含大量的维生素 E,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毛囊细胞的损害,保护毛囊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黑芝麻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钙、铁、锌等,这些矿物质在黑色素的合成以及头发的正常生长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再者,黑米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身体的代谢效率,使营养物质能够更有效地被吸收和利用。其中的维生素 B1 和 B2 参与能量代谢过程,为毛囊细胞提供能量支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对于这些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

有些人可能由于遗传因素,导致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反应不敏感,即使摄入了足够的营养,也难以有效地合成黑色素。

结语

至此,我们已经揭开了头发变白的神秘面纱,探寻了体内那微妙而复杂的变化。或许我们无法阻止岁月的脚步,但了解了这些知识,能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身体的变化。愿我们都能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每一根银丝带来的生命启示,因为这不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人生智慧的沉淀。








    Powered by 极悦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